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解码肥城仪阳街道的“花色经济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9:54:00    

从传统赏花到多元业态,从单一农业到全产业链延伸,肥城市仪阳街道以一朵桃花为支点,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实现了生态“颜值”向经济“产值”的华丽转身。

沉浸式景区升级,从“一季花”到“全域体验”。肥城桃久负盛名,但过去仅靠鲜果销售,附加值低、产业单一。仪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坦言:“守着‘中国佛桃之乡’的金字招牌,必须让桃产业‘接二连三’。”

2001年,原刘台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在桃园里挂起“赏花游”的牌子,成功吸引几千名游客前来观赏。历经23年的不断发展,这里已跻身中国四大桃花节之列。2025年4月,仪阳街道与北京读道文旅、肥城市城投控股集团展开深度合作,联手打造的“十里桃花,桃源胜境”景区首次开放。

景区整合刘台桃花源、鱼山桃花海两大3A级景区资源,将传统的赏花活动升级为“沉浸式体验”,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游玩感受。据了解,景区以“免费入园+项目自费”模式打破“门票经济”依赖,推出高空赏花飞行器、悬挑观景平台、步步惊心步道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可360度俯瞰桃林与古村交错的立体画卷。配套的“桃源雅集”艺术展、夜间山顶音乐会、非遗市集等活动,更让游客“白天赏花、夜游桃源”。2025年桃花盛开季期间,4月5日单日接待游客突破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清明假期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

聚力打造精品景点,交通服务同步优化。景区外围设免费停车场与接驳公交,实现“零距离换乘”,并增设观光车满足多样化需求,让游客体验更便捷。

农文旅深度融合,一朵花串起全产业链。仪阳街道是肥城十万亩肥城桃的主产区之一,依托“桃花+”模式,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在这里,一朵花串起全产业链。

在农业领域,数字化农业产业园赋能万亩桃园。通过智能化管理,肥城桃实现从“论斤卖”到“论个卖”的跨越。数据显示,带动村民亩均收入2.3万元以上。

文化产业方面,夜晚的山顶音乐会与桃源乐韵快闪,点燃“夜经济”;国潮市集、花神巡游、古装游园会等活动,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潮流碰撞;桃木雕刻非遗产业蓬勃发展,单日非遗销售额上千元。

旅游产业不断延链。周边民宿如鱼山桃花海唐乡假期一房难求,农特产品市集户均收入超万元。“桃花宴”“桃胶炖雪燕”等创意美食成为新亮点,丰富了游客的消费体验。“桃文化”IP增值,就业与节庆经济双赢

2025年桃花盛开季期间,仪阳街道创新举办“桃花园招聘会”,50余家企业提供540个岗位,吸引千余名游客参与,现场达成就业意向超百人。

景区内,弥漫着烤羊肉串的诱人香气,滋滋冒油的肉块在炭火上翻滚;小吃摊前围满了人,煎饼果子、糖画等特色美食让人目不暇接;快餐店窗明几净,佳肴美味以飨游客;玩具摊位上摆满了色彩鲜艳的风车、可爱的毛绒玩偶和新奇的益智玩具,孩子们欢呼雀跃地挑选。餐饮服务更是丰富多样,从精致的桃花主题茶点到家常热菜,满足不同游客的味蕾需求。

求职者程大哥感叹:“赏花途中找到一份家门口的工作,一举两得。”企业亦通过轻松氛围精准对接人才,某科技公司单日收简历十余份。此举不仅缓解本地就业压力,更吸引外地人才落户,形成“以节促产、以产留人”的良性循环。

如今,“桃文化”IP持续增值,“全季旅游”生态逐步形成。春季,桃花节搭配国潮市集;夏季,桃果采摘结合亲子研学;秋季,丰收节联动桃木雕刻大赛;冬季,生态康养融合年货大集。鱼山桃花海唐乡民宿推出“四季主题房”,淡季入住率仍达60%以上。

以花为媒招客商,引来项目培植大财源。灼灼桃花映春潮,招商引资正当时。仪阳街道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创新“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模式,将万亩桃花化作招商引资的“邀请函”,吸引四海宾朋共赴“桃花之约”,让“一朵花经济”绽放出产业升级的新活力。

2025年桃花盛开季活动期间,精心策划的“十里环线”串联起桃花谷、民俗馆等景点,同步推出“赏桃花、品肥桃、游古村”特色线路,让游客深度体验乡村旅游魅力。这种“赏花+文化”“赏花+美食”的多元化业态,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消费,更将桃花资源转化为招商“软实力”,为客商提供沉浸式投资环境考察场景。

据统计,近三年桃花节活动期间,仪阳街道在投资合作洽谈会上,累计签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文旅融合等领域20个项目,总投资达36.5亿元。其中,2022年签约的赫里欧新能源6.4兆瓦光伏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并网发电;2025年签约的飞行营地及飞行器整机制造、智汇光电领航者等项目,有效填补肥城市相关行业空白,成为“肥城速度”的生动注脚。

聚焦“四新一高”产业方向,仪阳街道依托建安总部经济区、仪阳工业园等载体,重点招引碳纤维复合材料、绿色建材等产业链项目。目前,建安总部经济区已集聚66家资质建安企业,其中中国建筑业500强2家、纳税过亿元企业7家,形成“总部+实体”双轮驱动格局。

绘共富共享新篇,桃花映红百姓好日子。在仪阳街道,桃花映红的不仅是产业,更照亮百姓的幸福日子。

从桃花绽放带来的旅游热潮,到桃果成熟后的采摘经济,再到桃木雕刻等衍生文化产业,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总计带动600人实现就业,其中返乡青年占比达45%。这些年轻人带着新思维、新技术回到家乡,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有的投身于乡村旅游服务,成为导游、民宿管家,热情地为游客介绍家乡的美景与文化;有的参与到数字化农业产业园的运营中,运用所学知识助力桃园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仪阳街道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让村民成为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2024年49个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例如,鱼山村通过将老旧宅基地收归村集体,再以房屋租赁、民宿收入分红等方式,每年实现村集体增收达80万元。村民们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的稳定收益,还能从村集体的发展红利中二次获利,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是紧密地将各方联系在一起。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整合资源、制定发展策略;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开拓市场;农户则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参与其中。同时,街道设立的“仪家亲”零工驿站,还为周边村民搭建了灵活就业的平台。在这里,200余名群众找到了家门口的工作机会,无论是农闲时参与景区建设、服务工作,还是在农产品收获季帮忙采摘、分拣,都能获得一份额外收入,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一朵桃花,激活了仪阳街道的乡村振兴密码。从“卖桃花”到“卖风景”,从“卖桃子”到“卖文化”,仪阳以创新与融合为笔,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未来,这座“桃源胜境”将继续落笔生花,绘就高质量发展的锦绣篇章。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袁广)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