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菜场装空调、浴室变咖啡馆 老社区改造关键在“民意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09:22:00    

近年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在全国多地持续推进。为了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走出家门15分钟,买菜吃饭、健身休闲、缝补修配全搞定。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街道泰山片区的“泰山人民坊”,作为当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更新项目,近日正式试运行。这让周边3000多户居民,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家门口的幸福”。

泰山片区由三个独立又相连的居民小区组成,一条独特的“人”字形主干道将它们巧妙分割。而“泰山人民坊”就坐落在片区中央,这里既有菜市场、小食街和各类便民小店,还拥有一座集图书阅览、宝宝屋、咖啡厅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

上海市普陀区泰山片区居民:大变化,不是小变化了,清爽了,有秩序了,房子新了。

菜市场里,蔬菜肉蛋、米面糖油、冷热熟食品类丰富、应有尽有。居民们说,片区3000多户居民中,住得最远的人家十来分钟也能走到这儿。和改造前比,如今菜市场添加了空调、通了热水,环境看起来更新更漂亮。考虑到居民的用餐需求,改造时特意新增了小吃街,包子、拉面、油条、熏鱼……到了饭点,不少居民直接来这解决吃饭问题,也有人在门口的外卖窗口买上馒头大饼带回家吃。

就在菜市场边上,理发店已经装点好门面,只等开门迎客。食堂里,刚到货的桌椅正在拆箱。片区里还第一次迎来了面包店。这些功能都是泰山片区以前没有的功能。居民们说,现在这里有了“15分钟生活圈”的模样。就连菜市场的角落里,都藏着一间小裁缝店,缝缝补补不用再跑远路。

老社区改造藏着“民意密码”

去年开始,宜川路街道办事处启动泰山片区“15分钟生活圈”升级改造。老社区翻新,有限空间里该加哪些功能?居民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家门口的幸福”该怎么落地?改造之初,街道办就抓住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关键。

改造前“泰山人民坊”是这样的:一个破烂不堪的老式浴室、一条狭长的菜场沿道而建,污水横流,蚊蝇滋生。高密度的人口、严重老化的设施,以及稀缺的公共空间是这里的“老大难”。

如何更新?破题的关键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里。从去年夏天开始,宜川路街道会同区相关部门,在三个居民区召开了10多场意见征询会,居民的声音成了改造的“指南针”。

普陀区泰山片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马宁:我们跟街道,包括跟菜场方,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希望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借着这一次的升级改造能够改变。

意见征集持续了好几个月,街道和居委会既开通了线上渠道让居民提建议,又在小区门口开设了意见征集点。

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董锐:网上我们收集到的意见,达到了3000多条。加上我们线上线下十余场的意见征集会,充分地把老百姓的一些意见汇总起来。

上海市普陀区泰山宅居委会社工主管 刘琴琴:大家比较关心的还是一些便民服务,比如像理发店,超市以及药房,然后是菜场,还有社区食堂,老年食堂,这些需求会相对来说会比较多一点,然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是还有一个咖啡馆,然后是阅览室以及一个亲子活动的区域。

最终,通过大家一起商量,定下了活动室、药店、理发店、食堂、休闲公园等十几项必备功能。

家门口的幸福

烟火气里的消费新活力

泰山片区的焕新改造,从开工就得到了居民的普遍支持和参与。试运行后,这些从居民需求里投入改造的项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片区对居民的黏性更强,很多新引进的店铺也都表示营业很可观。

升级改造中,街道、居委会和菜市场运营企业算清了一笔“民生账”:“15 分钟生活圈”里藏着不小的商业前景。企业主动拿出几百万元,把老菜市场升级成了集菜市场、小吃街、临街市集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上海市普陀区泰山人民坊永昌市集负责人 施贻蒙:摊位的租金是没有多大增长的,但整个环境提升以后,我们商业街跟小吃街商户的收入会提升。

如今的菜市场,不仅装修一新,装上了空调,还引入了数字菜场系统——每个摊位的秤卖出几单,数量多少,市场都统一掌握。试运行之后,摊主们普遍表示营业额增长了。

改造时,应居民呼声新开的面包店,开业不到一个月,营业额让店主很踏实。

上海市普陀区“泰山人民坊”面包店主 于宗奇:刚营业还算可以,毕竟还是淡季,还可以的,因为固定人群还是蛮多的,营业额平均每天在2000块钱左右。

为了满足居民们的休闲需求,泰山片区这次通过腾退、改造边角地,新增了6个口袋花园,总体绿化面积提升了20%。

原来的老浴池,改造成了泰山人民坊党群服务中心,从早到晚居民不断,有人在这儿聊天、有人看书、有人带娃,大家有了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原标题:《菜场装空调、浴室变咖啡馆 老社区改造关键在“民意密码”》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李林蔚

来源: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