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青山路 月月踏破一双鞋——淄博沂源护林员董京山的坚守
大众网记者 齐春菊 淄博报道
在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薄板台林场,一双双磨破底的胶鞋诉说着一个守护者的故事。董京山,一位1968年出生的沂源护林员,自2004年起便将生命与青山紧紧系在一起。二十余个寒暑交替,他以每月踏破一双鞋的频率,丈量着1300余亩林场的每寸土地,胃部切除四分之三的手术单没能剪断他与青山的羁绊。“山东好人”“中国好人”“山东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的背后,是近200亩、上万棵亲手栽植的树木和二十余载的坚守。
为看护山林,他把家搬上了山
西里镇薄板台林场离居民区较远,地处薄板台村、新华村、周家上庄村三村交界处,交界线长达15公里,林区面积1300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0%,是西里镇的重要绿色屏障。为管护好这片山林,董京山夫妇把家搬上了山,吃住都在山上。每天,董京山都要早晚两次在林场间巡护,以防止山林火灾和盗伐树木,来回要走10余公里山路,饿了吃一口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喝一口山泉水。每到冬、春火险等级高的季节,他巡山的次数还会相应增加,经常要到深夜才能回到山上的看护小屋。
在看护山林的同时,董京山还带着妻子常年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不辍。转眼20多年过去了,董京山夫妇累计种植近200亩、上万棵树苗,林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0%以上,55岁的董京山巡山累计行程7万多公里。20多年来,董京山巡护山林平均不到一个月就能穿烂一双鞋。
为消除隐患,他自掏腰包修筑防火路
经过多年的护林工作,董京山深深知道,火灾是森林的大敌。为了消除火灾隐患,他不但坚持每日徒步巡查,自己先后投资3万余元,在陡峭的山坡上修筑了一条长达1.5公里的护林防火路,并修建了一个容积25立方米的消防水池,确保重大森林火情可控,防止因火灾给森林造成的重大损失。
为了把森林防火工作做到实处,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周边村庄宣传森林防火知识,耐心地给村民讲防火形势、防火知识,向村民们宣传森林保护和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2014年的冬天,在林区的西侧,有一个过路的醉汉,在休息吸烟时,不小心引燃了干枯的草皮,转眼间,火借风势很快燃起了熊熊大火,并迅速向林区一侧蔓延,火情就是命令,董京山在远处看到山火后,意识到问题很严重,他立即电话通知附近的村民,自己则迅速赶到火场进行灭火,很快村民们赶到一起参与灭火工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尽管草地过火面积达40余亩,但是林区的树木一棵也没有受到损失。
视林如命,他痴心守护终不悔
荒山绿了,生态好了,董京山更离不开山林了。由于在山上长期饮食生活不规律,2016年11月,董京山被查出胃癌住进了医院。早在2014年7月,他就感到吃饭不舒服,时常胃疼得受不了,家人和乡亲们便劝他:“别再去山上受罪了,不然小命都搭进去了!”但有着极强责任心的董京山并没有在意自己身体的异样,仍然全身心投入护林工作,直到被查出胃癌,医院下了“必须立刻手术”的通知单,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林场住院治疗。
历时6个小时的手术,董京山的胃几乎全部被切除,肚子上留下了长长的疤痕。在恢复期,医生再三嘱咐:“要卧床静养,切勿劳累!”但倔强的董京山,哪怕还是走路无力、伤口疼痛,仍然坚持手术后的第8天就出院回到了山上。他说,看到满山的绿色让他心里感到敞亮而惬意,山上的一草一木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余年间,董京山就像看守自己的家园一样,痴心守护着这片山林。小树苗长成了大树,荒山变成了青山。在他眼里,树就是他的孩子,每一棵树的茁壮成长,都让他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宽慰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