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河南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歌
7月22日,还未到午饭点,位于郑州市郑东万象城负二层的姐弟俩土豆粉门前的等位区已排起了长队。门店“一座难求”的午市景象,也印证着其品牌的生命力。
时光倒流至2001年,郑州市花园路商圈附近的胡同里,一家仅4平方米的小店悄然开张。创始人宋宝民守着灶台,凭借一碗滚烫鲜香的土豆粉熬出了最初的声名。
如今,这片烟火气已飘向全国18个城市,每年有超6000万人次走进姐弟俩的门店,许多人从胡同小店一路追随。这个品牌为何能牢牢“拴住”消费者?它又凭什么全国开店?
“最主要靠的就是产品力。”在郑东新区姐弟俩总部,宋宝民道出发展秘诀:产品为王是基础,创新让品牌走得更远。
产品为王,体现在姐弟俩对口感的追求与打磨上。“姐弟俩用了10年的时间,才真正攻克无明矾土豆粉的技术难关。”回忆起3000多个反复试错的日夜,宋宝民感触颇深,“就像我们那锅必须文火慢炖的老母鸡汤,真正的价值,急不来。”
2018年,速冻无明矾土豆粉的成功研发成为品牌蝶变的里程碑。这“十年磨一剑”的倔强,不仅让这碗粉更健康、低脂,也给消费者带来无可替代的柔韧口感。

2024年,姐弟俩又乘势而上,一举拿下低GI与低嘌呤食品认证,为这碗国民粉烙下坚实的“健康印章”。
坚守产品力是一种“长期主义”,意味着要抵御短期利益的诱惑。姐弟俩深谙此道,选择在其点餐小程序与各大电商平台上,为消费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这里没有开通外卖服务。
“这两年,姐弟俩曾两度尝试外卖业务,又都被我叫停。”宋宝民坦言,当时看到小红书上老顾客的留言,说吃了20年的味道变了,心里真像针扎。“外卖配送必然折损风味与品质。今日一碗失水准的粉,可能就永远失去一位顾客。在短期流水和长远信任之间,我们只能选择后者。”他说。
这份对口感几近偏执的守护,是姐弟俩“圈粉”全国消费者的基石。而敢为人先则让这个品牌走得更远。
创新还在继续。这个月,姐弟俩门店的新品是一款老少皆宜的锅巴土豆。这款零食,也是姐弟俩战略升级的关键落子,标志着品牌正从“土豆粉专家”向更广阔的“土豆美味创造者”进发。
“未来,姐弟俩还要推出更多新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味蕾,让品牌走得更远。”宋宝民眼中闪烁着笃定的光芒。
【记者手记】
采访姐弟俩时,两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创始人宋宝民的忙碌。在约见的地点见面时,宋宝民刚从产品研发实验室出来。工作人员说,最近一周,宋宝民都“泡”在这个实验室,不断调整着一份锅巴土豆的口感。
另一个场景,聊到姐弟俩“断腕”外卖时,宋宝民的坚决。在餐饮业追逐线上流量的今天,姐弟俩因顾客差评就停掉增收10%的业务,这份对品质的执着令人震撼。
还有两句话,被宋宝民反复提及——“员工基于信任的自发传播,比任何广告都有效”和“晴天找雨伞”,前者是管理的“内生力量”,后者则是发展的驱动力。这两句话也是姐弟俩的发展密码。
姐弟俩的故事不只是商业成功,更是河南餐饮人的倔强:从胡同里的一碗粉到布局全国,姐弟俩用24年证明,创新和品质是破圈的硬通货。在消费品牌快速更迭的当下,姐弟俩用坚持照亮了匠心回归的路。在这个品牌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真正的“潮”是敢为天下先,又守得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