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露营搭子”,食品企业掘金万亿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露营活动中,露营及其相关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露营经济发展前景与商业布局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和带动市场规模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食品产业在露营经济带动下迅速扩张。露营经济不仅拓展了食品消费场景,更推动了食品产业从生产到营销的全链条创新。未来,随着“露营+”模式的持续升级,食品产业在与露营产业的融合中需更注重“场景适配性”,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即食类食品、预制菜和烧烤食材需求激增
近年来,短途自然休闲需求爆发。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为2139.7亿元,带动市场规模为1.15万亿元;今年,核心市场规模有望达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有望达1.44万亿元;预计2030年,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4879.8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2.4万亿元。
食品是露营时的“必需品”,即食类食品、预制菜和烧烤食材随着露营经济的兴起需求激增。艾媒咨询调研发现,53.8%的露营爱好者在露营时主要进行的活动为烧烤、野餐。此外,露营爱好者在露营活动中偏好携带自热食品和即食卤味。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自热食品和即食卤味是露营爱好者的首选,饼干和能量棒等零食、烧烤火锅配菜及即热食品紧随其后,反映出消费者对轻量化、免烹饪的需求。“长时间户外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体力大量消耗的情况,因此露营食品需要具备能够快速补充能量或者持续供给能量的属性。传统的饼干、方便食品、巧克力、膨化食品等因其耐吃扛饿的属性成功进入消费者的露营食品清单。因为方便、快捷的属性,预制菜也迅速俘获了年轻群体的心。不用携带锅碗瓢盆,也不用复杂的备菜流程,对于年轻人而言,经济、便捷的预制菜与户外露营的结合,缓解了大部分人的‘露营就餐焦虑’。”艾媒咨询分析师说。
赛道火热吸引企业入局
露营+”模式深化了产业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消费场景,有效带动了食品等相关产业发展。
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露营装备“轻量化”推动了食品消费场景向“即食化”升级,户外餐饮逐渐形成以高热量、易储存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自热米饭、能量棒、功能性饮料等便携的即食类休闲食品需求激增。而消费者对即食产品的偏好推动了企业加速开发预制菜、自热米饭等产品线。“当前,传统餐饮品牌和食品企业正在加速向露营市场渗透。比如,目前已有不少餐饮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户外休闲餐饮产品,甚至推出了露营外送服务,有的预制菜企业针对露营场景推出了即食类食品。”例如,盒马、叮咚、山姆等生鲜电商平台适时推出“露营套餐”,包括各类鲜切水果、即食小海鲜、腌制好的牛羊肉串,满足了市场需求。还有不少餐饮品牌推出了包含食材、预制菜、炊具、野餐垫等在内的半成品套餐,并通过外卖等方式满足消费者需求。
“‘露营+即食’模式将持续深化,带动食品产业向细分场景渗透。同时,露营消费的‘装备轻量化进阶’趋势将加速休闲食品与户外场景的深度绑定,例如露营套餐、联名款零食等,通过精准匹配营地消费偏好,进一步拓展消费场景,有效撬动增量市场,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露营经济通过场景化需求重塑了食品产业,从产品创新到供应链升级,再到跨界融合,形成了新的增长引擎。未来,随着消费者对户外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食品企业需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技术研发,并响应政策与生态需求,以实现可持续的市场扩张。同时,食品企业和餐饮品牌可围绕“休闲餐饮+亲子互动”双核场景持续深化发展,通过“营地+”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餐饮服务与文化体验的融合创新,实现从单一餐饮服务向复合型服务转型升级,在“泛露营经济”生态中找到新的增长空间。
实体业态提升消费体验
除推出即食类食品和外卖服务之外,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深耕露营场景的实体消费体验,通过自建或联营模式,在热门露营地布局主题餐饮门店、露营咖啡店等实体业态,形成“线上便捷+线下沉浸”的双向消费闭环。
根据近年来的发展趋势,露营地的餐饮品牌正呈现出多元化、场景化和创新化的特征,既有传统餐饮巨头的跨界布局,也有新兴品牌和地方特色品牌的崛起。品牌正通过“产品+场景+服务”的三维创新抢占露营地餐饮市场。头部品牌凭借供应链和资金优势快速扩张,例如海底捞将火锅场景延伸至露营地,打造篝火晚宴与星空影院结合的餐饮空间;嘉和一品打造“东方绿洲露营庄园”,承接各类“露营+餐饮”活动;Manner Coffee与专业营地合作推出移动咖啡车,提供现磨咖啡与烘焙轻食服务。地方品牌则依托本土化特色形成竞争力。云南香格里拉望野聚露营地将藏族文化与高原生态融合,提供酥油茶、牦牛肉等特色餐饮,并与当地农户合作采购食材,形成“在地化”餐饮体验;湖南长沙文和友旗下露营餐厅以“轻资产”模式运营,依托自然场景打造沉浸式用餐体验,提供小龙虾、烧烤等餐品,融合团建、KTV等场景,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
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这些场景化布局不仅拓展了消费场景,延长了用户停留时间,更通过“餐饮+社交”的复合体验提升了客单价,同时,通过构建“品牌 IP+地域文化”生态,在商业价值之 外提升了文化价值。
(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