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钱学森、郭永怀……一场与“力学”的亲密接触

“生活中的力学”互动体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供图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赵竹青)5月17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功举办“万物皆有力”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以“空天专场”科普报告,“万物皆有力”互动体验,“璀璨之路”、“科研探索”主题参观四大板块,多元化展示力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普及力学知识,激发公众对力学学科的兴趣。
上午9点,一场突破时空界限的科普报告会在活动现场开启,以“万物皆有力——空天专场”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力学学会主办,聚焦空天技术,旨在向公众普及力学与航空航天知识,激发科学兴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何国威在致辞中用风吹草丛、飞机升空等贴近生活的生动实例,阐释了力学在日常生活与高科技领域无处不在的科学原理,让在场观众深刻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报告会由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河激和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王育人担任主讲,围绕力学与航空航天的关系、空间站中的玻璃态等前沿和热点问题展开精彩分享。主讲专家们结合空天科技的最新进展,阐释了力学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材料力学在空间站建设中的创新应用,生动展现了空天科技的前沿成就。“科学从未远离生活。”何国威院士表示,“本次公众科学日就像是一个邀请函,邀请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走进力学所,走进科学。”
下午,陈来夫工程师,王永九和刘畅两位博士研究生分别以《消失的重力》《水下神秘力量——空化气泡》和《保护“鸡蛋”》为题,通过趣味实验和生活中的力学现象,让公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力学知识。

公众以小游戏的方式感受力学的奇妙。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供图
互动体验板块设计了“诗词中的力学”“体育中的力学”“生活中的力学”“机械中的力学”等多个板块。杜甫“卷我屋上三重茅”蕴含伯努利原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暗合重力势能转化原理,在“诗词中的力学”板块,参与者通过猜灯谜的形式,了解诗词背后蕴含的力学现象,既有趣味性又具科普意义。“体育中的力学”板块展示了力学在运动项目中的应用,趣味射箭、羽毛球制作、单车发电等游戏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参与。“机械中的力学”板块凸显力学与智能机械的结合,展示智能机器鱼、搬运外骨骼机器人、下棋机器人、全向双轮机器人等智能产品,智能科技与经典力学知识的碰撞交融,令人大开眼界。“生活中的力学”则通过实验表演、相声、趣味问答等形式,将复杂的力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力学相声:从阿基米德到钱学森》《悬浮奇迹:超导磁悬浮实验秀》《气压魔法:马德堡半球实验秀》等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力学科普展馆面向公众开放,“透光铜镜”“赵州拱桥”“声波悬浮”等互动展项,让公众在体验中了解力学发展历程中的实践探索、经典原理和典型应用。
公众还踏上“璀璨之路”,走进钱学森、郭永怀生前工作过的办公室,力学所展馆、爆炸洞展厅,通过了解力学所的发展历史,聆听老一辈科学家事迹,真切感受科学家们科学报国的担当和情怀。此外,材料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微纳结构与多相渗流实验室、多相流实验室、LNM实验平台、海洋流固土耦合实验室、爆轰管实验室、复杂流体实验室、引力波实验中心、氢氧爆轰激波风洞、微重力落塔、空泡与空化瞬态动力学实验室等也面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