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滞销愁”到“直播火”!玉溪江川花农闯出鲜花销售新天地
今年以来,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线下花卉市场遇冷,鲜花滞销成为压在很多花农心头的沉重难题。然而在玉溪市江川区,花农主动破局,以特色种植为根基、以电商平台为羽翼,不仅有效化解了线下渠道受阻的困境,更在市场寒流中蹚出了一条花卉产销两旺的新路子。

走进位于江城镇的玉溪金色阳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包装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销售负责人李霞正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刚采摘的多头小菊花绚丽绽放。

“大家看过来,现在下单今天就能发货哦。我们家的多头小菊花,就现在这种高温天气,别处可种不出这品质来。对,我们是自己的种植基地,新鲜采摘的……”李霞一边展示着刚采摘的鲜菊,一边用笔快速记录订单。话音刚落,旁边的工人立刻按单打包,流水线作业行云流水。

直播背后,是花农李霞与丈夫王鹏的转型之路。夫妻俩种植满天星、康乃馨等品种多年,在当地小有名气,往年盛花期时,王鹏每日往返斗南花市送货,日子虽忙碌却安稳。但近几年,线下市场屡屡受限,客流锐减、销路受阻成了常态。他们也曾试水抖音直播,却因精力多用于维系实体销售,直播断断续续未能见效。

今年4月,夫妻俩大胆调整种植结构,在80亩基地上拿出60亩改种多头小菊花,引进绿精灵、麦芒、粉鱼、闺蜜、波多利粉、熊猫眼等40多个品种。

“这是老天爷赏饭吃!”王鹏笑着解释,江川白天光照充足,夜间温度适宜,昼夜温差恰好满足多头小菊花生长需求,种出的花秆粗壮挺拔,花苞饱满紧实,瓶插期能达到45天。更难得的是多头小菊花自带独特香气,既能驱虫又清新怡人,运输损耗率极低。在今年雨水连绵导致多地花卉减产的情况下,这里的小菊花凭借稳定品质成了市场“香饽饽”。
从种植到采收的110天周期里,李霞利用抖音、淘宝和花易宝平台,建立了“及时采收、快速发货”的产销模式。
“省内一天直达,省外走冷链快递,四川、上海、北京等地的客户收到时,鲜花照样是鲜灵灵的。”李霞介绍说,目前,每天发出的包裹已上100单,其中,39.8元“买3送1”的套餐最受青睐,粉丝群体以35—45岁女性为主。

为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李霞根据粉丝反馈动态调整策略,针对两广客户对白色、黄色菊花的忌讳,重点推荐粉色系、橘色系品种;考虑北方客户注重性价比,主推15.9元10枝装的实惠套餐。开播仅一个月,账号已积累1.6万粉丝,销量较月初翻倍增长。
“现在一把花也包邮,就是想让更多人低价买到高原好花,我们花农也能避免滞销亏本。”李霞的话语道出朴实心愿。

高强度的直播节奏已成李霞的工作常态。早上在淘宝开播,下午转战抖音,每场直播持续四五个小时。随着订单量攀升,基地现有的十几名工人已显紧张状态,打包、主播、销售人员均出现缺口。“最缺能控场的主播,既要懂花的品种特性,又要会和粉丝互动。”李霞坦言,目前团队正通过本地招聘和技能培训破解人力瓶颈,计划进一步规范电商流程,从种植标准、采收分级到包装物流建立完整体系,为承接更大订单夯实基础。

在江川,李霞家的故事并非个例。不少花农每天坚持在田间地头持续采收鲜花,在直播间里如期上演“鲜花盛宴”,越来越多的花农正循着这条“特色种植+电商赋能”的发展路径,在市场波动的风雨中,用双手和智慧浇灌出属于自己的芬芳大道。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通讯员 李丹 摄影报道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