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关节腔灌注”助力攻“肩”克难 青岛市市立医院提供肩痛一站式阶梯诊疗方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5:53:00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之一,也正因如此,不科学的运动方式、长时间伏案工作等都可能成为肩关节疼痛的诱因。面对肩关节疼痛,很多患者没有足够重视,认为自己只是得了“肩周炎”,期待通过拉伸、甩肩等锻炼方式自愈,结果适得其反,最终发展到须手术治疗的地步。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引进高级人才——骨关节与运动医学专家孙英华主任医师,担任东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孙英华致力于肩痛专病研究,推行肩痛一站式标准化阶梯治疗,积极开展包括冻结肩关节腔灌注扩充非手术治疗,肩袖撕裂关节镜微创手术,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损伤肌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球囊植入等,以及针对肩关节严重退变假瘫的反肩关节置换等一系列治疗方法,实现了肩痛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管理,确保肩痛诊断精准化、治疗规范化、疗效最优化。

关节腔灌注扩充治疗“五十肩”

“青岛作为海滨城市,环境湿度大,是肩关节疼痛的高发地区。”孙英华说,除了渔民、码头工人等人群易患肩痛外,游泳划臂过度、打球时挥拍动作过猛以及健身姿势不当等都会导致肩部劳损。此外,教师、建筑装修工人、程序员、设计师等特殊职业人群也是肩关节疼痛的高发人群。不同患者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来缓解病痛。

资料图片

谈起肩关节疼痛,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肩周炎”,孙英华谈到,这个名称并不准确,其诞生于没有CT和磁共振的年代,人们对肩关节内部结构知之甚少,故简单地将肩关节周围不明原因的疼痛统称为“肩周炎”。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真正的“肩周炎”其实是经常困扰中老年人的“冻结肩”,这是一种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出现病变,从而引起盂肱关节囊粘连或肩袖挛缩的关节炎,因其发病年龄在40岁到60岁之间,故又称“五十肩”。冻结肩主要表现为抬肩疼痛,忍痛上抬会发现患肩力量并没有减弱,疼痛往往在夜间更为剧烈,肩关节活动度会全面下降。冻结肩的疼痛部位多不在肩部,而在肩靠下一点的三角肌。

“冻结肩其实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病史比较长,最长可达3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孙英华说,按照肩关节疼痛阶梯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其中肩关节腔灌注扩充治疗是一种被很多国家普遍认可的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见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备受患者推崇。孙英华介绍,近100%的患者在接受灌注后即刻感受症状明显改善,但并不是100%的患者能一针治好,约20%的患者最终还需接受肩关节镜微创松解手术。该疗法与单纯封闭治疗不同,更关注挛缩冻结的关节腔扩充。灌注扩充治疗后,还必须配合系统的康复锻炼和辅助药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个性化方案精准治疗肩袖损伤

“导致你肩痛的不是肩周炎,而是肩袖损伤,单纯靠爬墙训练或者拉伸、甩肩,非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可能加重损伤。”近日,孙英华为患者看诊时精确诊断,为一位50岁的羽毛球爱好者找到了长期肩痛的病根,经过关节镜微创手术,这名患者休养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重返运动场。孙英华介绍,有临床症状的肩痛中,超过60%是肩袖损伤引起的,但因为临床症状相似,有大概70%的患者将肩袖撕裂误认为“肩周炎”。

所谓肩袖其实是包绕肩关节的冈上肌、肩胛下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这四块肌肉如同套袖一般把肩关节包裹起来。肩袖损伤就是组成肩袖的肌肉受伤,最常见的是冈上肌撕裂,严重时患者甚至胳膊都抬不起来。“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外力只是肩袖损伤的一个诱因,其内在原因是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肌腱出现退变,如果反复过顶运动,肩峰下的撞击导致肩袖反复磨损,最终让患者不堪重负。”孙英华介绍,不同于冻结肩,肩袖像橡皮筋一样存在回缩张力,已经撕裂的肩袖难以自愈,只有撕裂很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暂时保守治疗,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肩关节镜完成微创修复手术。手术只需在患者肩关节上“开个小洞”,插入关节镜后即可修补受损的肩袖,相比开放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孙英华提醒,肩袖损伤如果被误诊为“肩周炎”,很可能延误治疗,小损伤慢慢进展为不可修复的肩袖损伤,此时传统关节镜下的缝合修复很可能无法奏效。遇到这种情况,孙英华会带领团队通过肌腱转位固定,重建患者受损的上关节囊,或者通过植入球囊等手术方式,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肩袖损伤的患者中,最为严重的一类可能导致肩关节严重退变,近乎瘫痪。孙英华介绍,他们团队有肩痛治疗的“终极武器”——反式肩关节置换术,该手术通过巧妙的关节假体设计,仍有望恢复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出现肩关节疼痛的市民切忌自己随便处理,一定要及时向专业医生求助,切莫错过治疗良机。”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