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 作家的履痕 孙犁手稿著作收藏展在保定开展

4月28日,参观者在保定光园参观孙犁手稿著作收藏展。河北日报记者 肖 煜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4月28日,孙犁手稿著作收藏展在保定光园开展。此次展出作品300余件,均由作家、评论家冉淮舟提供,包括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孙犁写给冉淮舟的书信,孙犁文稿、书法以及著作。
走进展厅,迎面悬挂着孙犁的三幅书法作品,笔力雄健,静穆深远,反映了孙犁书法的艺术特征。展厅四周墙壁上挂满了镶嵌在木框中的孙犁手稿,其中有一份《为外文版〈风云初记〉写的序言》,字迹清秀,四张略微发黄的稿纸上有多处修改痕迹。冉淮舟说:“这份手稿十分珍贵,孙犁同志在这篇序言中简述了《风云初记》的创作过程,阐释了冀中人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他对家乡人民由衷的热爱。”在冉淮舟保存的孙犁手稿中,篇幅最长的是《同口旧事——〈琴和箫〉代序》,整整21页,文中回忆了与黄振宗、侯士珍、刘纪等人的交往。
“观看这个展览,无异于一次沉浸式体验。”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孙犁传》作者苑英科说,对很多人而言,拥有作家几页手稿、数封信件就已经弥足珍贵,冉淮舟保存的孙犁遗物,数量如此之多,有着不可估量的文献价值。如今,将这些手稿和著作汇聚在一起展出,营建了一个多样化、立体化的文化园地。
作家宋曙光与孙犁共事多年,看过展览感到十分震撼。他说:“见字如面,看到孙犁先生那些隽秀的文字,仿佛他就在我们中间。展览能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孙犁和他的作品,感悟他的为文为人之道,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作家手稿是作家情感和艺术生命的载体,也是作家人格的再现。研究作家稿件修改的墨迹,可以探寻其创作思路、情感起伏、语言运用和艺术特色。青年学者赵振杰认为,通过观看孙犁先生手稿,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其创作过程。他说:“孙犁先生的手稿是有温度的,每一句措辞、每一处修改,都饱含着先生对文字的虔诚、对文学的热忱。”
“这些展品非常珍贵,具有史料价值。原稿上那些修改痕迹以及写给冉淮舟的信件,传递着孙犁先生的创作理念。睹物思人,我仿佛看到孙犁先生在书桌前写字的样子。希望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富矿。”孙犁外孙女张璇说。
为配合这次展览,平原书屋编印了《孙犁手稿著作收藏展图记》,将手稿著作书影汇编成册,让文脉得以更好地传承。
据悉,此次展览由保定市作协、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保定学院文学院、保定市中共党史学会共同主办,将持续至7月底。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